www.jyb.cn 2014年05月07日 作者:嚴育洪 來源:中國教育新聞網(wǎng)—中國教育報
聽課,作為一種學校經(jīng)常開展的教研活動,許多教師僅僅是被動參與。于是就產(chǎn)生了一些教師只喜歡聽內(nèi)容有趣、形式新穎、氣氛熱烈的課的奇怪現(xiàn)象。這些教師更多關心聽課是否有趣,而很少關注聽課是否有收獲。歸根結底,這些教師聽課時,沒有“帶著腦子”,更沒有“帶著自己”。那么,怎樣才能做到“有腦子”和“有自己”地聽課呢? 帶著了解去聽課 首先,聽課前,聽課教師要了解上課內(nèi)容,看一看教材的編排和教學的要求,查一查其他教師是怎么教的;其次,聽課教師要了解上課教師情況,看一看相關教師的教學風格和研究特長,查一查以前的教學活動是怎么進行的。有準備地聽課,才能做到心中有數(shù)。 帶著需求去聽課 如果是同一年級的教師,在聽課前,還可以帶著問題去聽:一種情況是自己還沒有上過的內(nèi)容,那么就可以重點收集這節(jié)課的教學中出現(xiàn)的問題,以供自己備用;另一種情況是自己已經(jīng)上過該內(nèi)容,那么就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課中出現(xiàn)過什么問題,然后重點關注這節(jié)課會不會出現(xiàn)類似的問題。如果沒有出現(xiàn),就可以思考其成因,如果同樣出現(xiàn)了,就可以觀察上課教師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。如果不是同一年級的教師,同樣可以帶著問題去聽課,因為各個年級同一領域的知識,會有相同的關注焦點,會有相同的研究主題。 帶著自己的眼睛去聽課 在聽課中,不能只是“聽課”,聽教師講課,聽學生發(fā)言,還要“觀課”。我們不僅要看教師的教態(tài)、教師的教法,更要看學生的表情、學生的表現(xiàn)。我們不能只是盯著教師,而應該多看看學生。因為教學效果往往是從學生那里反映出來的。有一位中學校長說:“好課的標準不好說,但只要課上孩子們‘小臉發(fā)紅,小眼發(fā)亮,小手直舉,小口常開’,這堂課一定不是差課”,這些都是看出來的。 當然,學生的內(nèi)心活動有時是看不出來的,所以聽課教師除了在課中多看看學生,還應該在課后多問問學生,問問學生學習的真實想法和真實感受。 帶著同伴去聽課 在生活中,有一種購買方式叫“團購”,即一群有共同需要的人一起去買同一件商品。那么在教學中,我們也可以帶著一群有共同需要的人一起去聽同一節(jié)課,這種聽課方式似乎可以叫“團課”。在聽課時,聽課教師的位置可以分布在教室的各個地方,最大范圍地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??蓪⒙犝n項目分解成一些細則,分給聽課教師,讓他們重點進行該方面的情報收集。例如一個組的聽課教師重點關注上課教師的提問,組內(nèi)成員再細分任務,對上課教師提問的頻率、次數(shù)、內(nèi)容、方式進行專項統(tǒng)計分析,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分布和參與情況進行專門記錄研究。 帶著自己的思想去聽課 聽課需要“聽記”,也需要“聽看”,更需要“聽想”。對上課教師的一言一行,聽課教師需要進行價值判斷,也就是要看懂上課教師每一句話、每一個動作所包含的意思和具有的意義。對教學的環(huán)節(jié),聽課教師要思考“為什么這樣設計”和“還可以怎樣設計”,更要思考“如果是我,我會怎樣設計”以及“如果是我,在我的班級,我會怎樣設計”。對教學的細節(jié),聽課教師要思考“如果是我,在我的班級,我會怎樣處理”。如果有可能,聽課之后,用自己的思想上這節(jié)課,使聽課活動得以深化。多進行這樣的角色置換,有助于聽課教師聽出自己的思想。 如果在課中聽到自己不認同或者不贊成的地方,聽課教師可以保留自己的觀點或者堅守自己的理想,課后與上課教師或其他聽課教師進行議論甚至辯論?,F(xiàn)在有一種評課方式叫“議課”和“辯課”,給了聽課教師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。 “移情別戀”去聽課 “聽別人的課”中的“別人”,通常我們想到的是“聽自己學科別的教師的課”,其實,我們還可以想到的是“聽別的學科教師的課”,或許能聽出不同的感受和啟發(fā)來。數(shù)學教師聽了語文課,首先得到的啟發(fā)可能是怎樣讓自己的語言能夠優(yōu)美一些,而語文教師聽了數(shù)學課,首先得到的啟發(fā)可能是怎樣讓自己的語言簡練一些。 綜上所述,聽課不僅僅只是聽,還需要去看、去想、去問、去說,甚至去辯。聽課不僅僅是“聽別人的課”,還需要想自己過去怎樣上課,想自己如何上這節(jié)課。其實,教師還可以“聽自己的課”——把自己的課錄制下來,課后重看一遍,自我診斷,這也是一種新的教研方式。(嚴育洪,工作單位系江蘇省無錫市錫山教師進修學校) 《中國教育報》2014年5月7日第6版 |
本文網(wǎng)址:http://www.tianhuangweb.com:443/show.asp?id=51